作者|桑明强
阿里动物园最近又新添一员。按照小芃(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瓴羊智能服务公司CEO朋新宇)的说法,取名“瓴羊”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阿里想推出一个新服务,以一个独立的商业主体去运营,瓴羊是羚羊的谐音,我们看重的就是它所代表的敏捷性,而特意把“羚”换成高屋建瓴的“瓴”,寓意是希望瓴羊在帮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时要有全局思维,不局限于解决局部问题。”
自去年12月项目启航会以来,构建瓴羊得到了阿里集团内部从上到下的重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花名:逍遥子)认为,“推出瓴羊这个品牌,是阿里巴巴集团经过长期考虑后,迈出的重要的一步。”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程立作了进一步阐述:“阿里关注自身成长,更愿意为中国商业数字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我们‘最佳实践’经验,通过瓴羊DaaS智能服务,完整、系统地传递给千万客户。”
从前期的立项筹备到中期的团队组建,再到品牌正式对外发布,经历了8个多月的组织、产品和战略梳理,瓴羊已经成功整合了阿里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客服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多个团队,而这些过去是单独成线的,有媒体形象地把瓴羊成立称作是“阿里最懂数据的团队,出来创业了”,以此来形容阿里想做好这件事的决心。
“聚焦,而不是单纯地做加法。”和小芃的沟通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乔布斯对微软的那次经典反击,基于当时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处理器的计算机迅速主导了整个世界,苹果面临一次关键抉择,很多观察人士料定乔布斯会加紧开发高端产品、或者和微软公司展开合作,但他却另辟蹊径,在保证能够生存的前提下对苹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保留了最为核心的部分。
没有宣布宏伟的营收目标,也没有像救世主那样进行盲目改革,乔布斯这一战略的真正威力在于,通过采取聚焦化和协调性的措施,直接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这和瓴羊的独立如出一辙,瓴羊是阿里巴巴中台能力的全面开放和对外输出,小芃也首次公开回应了此前外界炒得沸沸扬扬的“拆中台”传言:“答案是否定的,其实逍遥子不只说了‘中台要做薄’,还说了‘但是不能没有中台’。”
“就像盖房子一样,工人们在建好一栋楼后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拆掉外围的脚手架,但拆掉脚手架绝对不等同于拆房子。”瓴羊独立的关键命题之一,就是让之前5年中台积淀下来的经验和能力上浮,让它们在瓴羊进一步做厚价值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前台,就像Netflix的一句名言:“Context,not Control(场景而不是控制)。”
知名学者陈春花曾在《数字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一书中提到,“一些企业能在数字化生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机会是源于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企业实现了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和发展;另一方面,因为组织体系能力适应数字化生存的要求,组织自我变革的速度加快。”
瓴羊属于后者,但这种驱动力来自于阿里内部的共识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据小芃透露,“在瓴羊组建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难但又不得不做的任务,就是把原来各个产品线进行解耦重构。”然而,现实情况远比想象中更加棘手,在找到5朵云(分析云、营销云、产销云、客服云、开发云)的解法前,摆在小芃和他的团队面前的,是50多款产品。
这些产品很多都曾经辉煌过,也被各自团队倾注过不少心血,即便放在如今的数据智能行业,也都能有各自发挥的场域,但解耦就意味着有些产品就要被合并、甚至被割舍,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抉择变成了一件极为考究的事,因为对于小芃来说,他不仅要做出适应外部发展趋势的判断,还要给阿里内部一个合理的交代。
据瓴羊团队里的成员回忆,“瓴羊更像是一个创业团队,自打瓴羊启航会之后,大大小小共创会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和其它会议不同,瓴羊的共创会除了会邀请公司内部的产品和业务同学进来,还会邀请一些客户过来,询问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意见,瓴羊最终的产品矩阵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在小芃看来,无论产品模块怎么划分,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思想:排列组合、解耦重构都是为了能让瓴羊能更好地服务客户。他以“三流”(数据流、工作流、商业流)为喻,瓴羊要做的其实就是解决“三流”协同的最大公约数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当下数据智能行业的烟囱难题,市面上很多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定向地单点解决某个问题,超过需求范畴后,企业原本启用这个服务的数字化成本就要升高,更别谈降本增效了。
严格意义上讲,虽然全球数字经济如火如荼,也能看到国外数据库领域的Databricks和Snowflake各自称霸一方,但国内始终没有一家现象级的公司出现,资本追着海外风口跑、玩家被项目推着跑,造成了中国数据智能行业的一个怪圈——大量的、不合理的需求端连接着活跃的、相对低质量的供给端。
对于瓴羊来说,这就是机会和突破口。在日常的工作中,总有人会问小芃,数字化建设路上的捷径是什么?但在他看来,“数字化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言,避免走老路、走弯路、走错路就是最大捷径。”拿瓴羊的第一个客户阿里巴巴为例,这些年瓴羊陪伴了像淘宝、天猫、盒马、淘特、淘菜菜等,有的是从0到1的创新业务,有的是从1到N的高速成长阶段的业务,换句话说,瓴羊和其它公司的最大差异在于,它是在国内最大的零售商业实践场景中成长起来的。
没有人会想到,萨提亚·纳德拉会成功主导了微软的云转型,在“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指引下,现在微软已经摆脱了Windows依赖,从盖茨时代的软件公司成功转型为一家名副其实的云计算公司。他在《刷新》中谈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该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作为阿里巴巴“最懂数据的组织”,瓴羊沉淀了阿里数字化实践的经验与能力,这个团队此前曾支撑起阿里双11数据大屏、88VIP会员等数智项目孵化,并服务过LVMH、现代斗山、红星美凯龙、小鹏汽车、老板电器、海底捞等众多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从构建阿里数据公共层,到打造数据中台,到对外开放中台能力,过去十年瓴羊团队一直在往前走。
但时间到了2021年底,这些开始显得远远不够。阿里的决策层意识到,面向正在到来的全方位的数字化时代,他们为商家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厚,在上层的流量价值与底层的数字基础设施之间,缺少了至关重要的数据驱动的能力板块。
疫情加速了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的数字化基础依然十分薄弱,内部数据分散,不会用数据、用不好数据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有着多平台经营需求的企业,面临多渠道、多仓储、多用户触点的环境,如何在数据安全和隐私合规的前提下,把企业内部资源变成数字化资产,让数据智能成为一种生产力,这是迫在眉睫的挑战。
洞察到问题所在,往往是创新诞生的起点。从企业往往买了一堆SaaS却不能打通全局,能解决效率问题却不能解决增长问题入手,瓴羊团队梳理出了做DaaS(数据智能即服务)而非SaaS的新思路。这一全新的智能服务品类,应该是整体的、一站式的,而非单点的、离散的。
“在To B领域,交付只是服务的开始。”在小芃看来,这种挑战背后所折射的,其实可以归纳为企业数字化建设的“三难问题”:1、“问题定位难”,如同看病时需要专家进行体检和会诊;2、“解决难”,许多症状需要组合用药,一些药还不好买到;3、“持续运营难”,后续需要康复师持续陪伴和监督。以上这些,不是上一个系统、换一个工具,就能够解决的,企业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系统性的数字化咨询、产品及陪跑服务。
所以瓴羊对DaaS服务的定位并不是“数字化工具的改革”,而是“数字化改革的工具”,这听起来有点拗口。小芃以一场战争举例,数字化工具的改革是从刀到炮的的变化,只能帮助企业进行局部的优化,并不能实现全局的成功。但是,数字化改革的工具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目标是实现整个战役的成功。
具体来说,DaaS服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让数据驱动的理念贯穿进企业经营和生产的方方面面,最终驱动业务增长。从宏观的CEO视角,人、财、物、产、供、销,如何实时掌握企业健康与否?如何推进高质量健康增长?如何优化决策归避风险?没有量化,就没有优化,这是数字化;从中观和微观的视角,需要通过数据去解构业务的历史,通过数据去解构业务的当下,通过数据去重构业务的未来,这也是数字化。
数字化这趟列车,比起快慢,更要紧的是搞清楚为什么而出发。中国的数字经济和国外的SaaS繁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的数字化是“一号位工程”,但绝对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从实体经济的需求枝桠上长出来的,所以供给端除了要精耕技术架构的设计和迭代外,也要进行原子化思考:确定业务的价值导向,SLG和PLG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一次内部讨论会上,张勇在白板上画了一张阿里商业体系的能力象限图。在阿里平台内,阿里能为客户提供近十项能力,但一些能力较为分散,而在外部生意场域中,阿里能为商家提供的能力不全面、不连续。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数智领域的能力与服务不够系统。
阿里数据中台团队过去的优势是有足够多、且足够精的数据智能产品,但多点触达也意味着客户的沟通和交易成本上升,所以瓴羊的成立是趋势使然,也是阿里内部能力象限聚焦的必然。
就像前文所提到的,我们往往会高估了这个市场的难度,低估了阿里想要做好这件事的决心和勇气。因为一般来说,我们行动的出发点,往往会落在恐惧而非勇气上,惯性思维很容易让组织管理者把创新拒之门外,保护着在即将来临的剧变中无望存活的老旧模式,所以阿里下这样的决心并不简单。
阿里对瓴羊的定位是一家创业公司,是“创一代”而非“富二代”,它需要真正在市场上找准需求、打磨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并尽最大努力帮助客户实现成功。同时,阿里也给予了瓴羊最大的组织、人才、机制上的灵活性,在初创的一个月内,瓴羊的队伍就翻了一番。在启航会上,小芃给每个瓴羊的同学都发了一个瓷杯,大家举着空杯相碰,“一来希望大家保持空杯心态;二来要让我们所做的事有回响,与客户一起成功。”
张勇说瓴羊独立是阿里经过长期考虑后,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对于瓴羊来说,它自己本身也在往前迈一步。过去市面上的数据中台,从大热到冷淡只用了几年时间,中台在市场上的口碑也是两级分化的,有的人认为它是“解药”,有的人认为它是“毒药”,但有一点是达成行业共识的,就是数字化需要向更深处行进。
除了创立之初即确定的多平台服务,经过不断的共创和讨论,瓴羊后来又多了一层新的基因:产品上的云中立。小芃告诉新眸,“开放是一条必经之路,我们不会跟某个云进行单独绑定,在数据智能平台云化的趋势下,瓴羊要做的,不是向客户兜售产品,而是站在客户视角,给到它真正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对于瓴羊来说,客户获得数字化的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西湖一隅图源为小芃拍摄
筹备瓴羊过程中的某个周末,小芃在西湖边跑步,见到开阔的湖面、湖上的鸟、桥上的行人、水边的植物,他想到这一切都是因水而聚,于是他拍下了这张照片。正如《道德经》中所描述的“水利万物而不争”,他很快顿悟到下一句,“数利万企而无声”,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和智能就应该像水一样,而瓴羊帮助企业做数字化,也应该要像水一样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