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从一双鞋到亿双鞋的中国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3-05-10 14:46 作者:桑明强



「被低估了的中国科技企业」系列

如果用一个名词概括中国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科技」。放在40年前,你很难相信今天的企业会和信息化、智能化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鼎鼎大名的中国运动鞋服为例,从最早期为国际品牌代工的低阶制造商,到受到无数冠军运动员的青睐,一跃与国际超级巨头耐克、阿迪达斯扳手腕。


发轫于福建晋江的安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自从2022年营收赶超耐克中国,登顶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后,如今的安踏,已经成为中国运动鞋服角逐全球的一面棱镜:当我们讶异于它一点点缩近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时,更让人感到好奇的,是一个曾经的“学徒”如何做到后来者居上,它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与其他消费品不同,以一双冠军战靴为基点,方寸之间的比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多数品牌商在研发新品时,谁能更懂运动员的痛点诉求,以及谁能把体育运动中每个关节动作分解得更加细致,用前沿科技手段更好地攻克难关,谁将是最终的胜出者。


这无形中酝酿了一场全新的市场争夺战,我们正处在一场令人惊讶的风暴开端,当科技助力体育发展成为共识,用户至上的理念让产品更懂得关心人,而这种与人的关系和解的背后,恰恰藏着企业走向成功的钥匙。


《新眸》启动「被低估了的中国科技企业」这个栏目,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解构这些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公司,把它们最新的思考和宝贵的经验分享出来,以飨读者。

作者|桑明强


“2小时08分04秒!”2023厦门马拉松,来自肯尼亚的选手费列蒙·基普楚巴在最后两公里完成反超,这是他在中国拿下的第二个冠军,同时也是安踏·前掌之王助力运动员第5次赢得马拉松冠军。


费列蒙·基普楚巴这次穿的是C10 PRO,也就是运动员口中的“前掌之王”,比起上一代C10,C10 PRO特别针对全马的比赛环境,在一些具体的参数上做了微调,增加了后跟的厚度,从而改善后跟的缓冲力度。


安踏集团运动科学实验室负责人郑志艺告诉《新眸》:这么做的原理很简单,在C10的基础上,更低的鞋底落差,能让运动员在全马后半程依然可以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


相比于普通运动鞋,顶尖运动员的竞争跑鞋,一定是量身定制的。郑志艺将这个过程形容成一个需要精雕细琢的大工程,具体到碳板的弯折钢度、碳板的前翘角度、鞋底的前后龙骨的厚度,甚至是网面的PP膜厚度,都会影响到运动员最终的比赛成绩。



拿C10来说,从2017年立项,大胆设计前掌姿态跑鞋,再到中国马拉松运动员陈天宇正式穿着它,拿下2022厦门海沧半程马拉松赛男子组冠军,中间6年的时间里,安踏团队曾和运动员进行过很多轮的沟通、调整,用郑志艺的话说,“像陈天宇这样的高水准运动员对鞋的要求是很挑剔的,有一个细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到他的选择。”


好在结局是美好的。


“前掌之王”跑鞋并不是个例,如果你足够了解安踏的话,你会发现,如今的它已经把科技创新刻在基因里,并且沉淀了一套安踏独有的双轨创新体系,从最前沿的产学研布局,到多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再到最终的成果转化,安踏这些年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很快把实验室里的金点子产品化。


最典型的例子,自2009年成为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以来,安踏研发的奥运科技已经陪伴200多名国家队队员征战奥运赛场,助力超过百位奥运健儿登上奥运领奖台,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中国体育的荣耀时刻。


冬奥会上,不少消费者更是跑到安踏的各个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高喊“求同款”,原因就在于它的黑科技产品破圈后带来的市场效应。无论是钢架雪车鞋,还是“冰上鲨鱼皮”、“炽热科技”滑雪服,亦或者速干之王、前掌跑鞋,这些产品爆火的背后,恰恰是安踏这些年长期对科研投入的最好答案。



从1991年创立至今,安踏的创新故事既典型,又非典型。在它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安踏全员上下对科技进步和用户至上的最新理解,也能看到一家中国企业,意欲去全球大市场中角逐的决心和勇气。


在安踏集团“新十年战略”演讲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曾这样总结安踏30年积累下来的成功秘诀:专注、执着、创新。他认为“要把一件事做透,专注能创造奇迹。”但谁也不会比他更清楚,安踏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更像是一场用科技攻坚的巨浪征程。


这也是安踏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当传统鞋服深陷囹圄,势必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打破僵局,一种新型的中国式创新故事正在续写,只不过,在这场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浪潮中,主角变成了安踏。



“前掌之王”的诞生

冠军战靴背后的创新叙事



“看到费列蒙·基普楚巴冲过终点线,我悬着的心才算真正放下来。”回忆起当初打磨C10 PRO的那段经历,郑志艺至今都难掩心中的激动,“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尤其是全马,选手在后半程或多或少的感到烧脚,就像物流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涉及到碳板的硬度、鞋楦的宽窄程度、网面的透气性,包括鞋身的包裹程度都会对它造成不同影响,安踏团队的做法是,记录下运动员每次的跑步数据和真实体验,然后把这些数据和反馈量化到每一个细小的参数上,不断推翻、重来,再上脚进行测试、验证。


“很多运动员的耐心是有限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必须要一次做得比一次好。”郑志艺认为,虽然科技在竞赛鞋服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究其根本,最关键的还是以运动员真实体验为中心,你得真正懂他们的内心诉求,中间的磨合过程才是最难的。


某种程度上,这和当今Nike CEO John Donahoe理念有些类似,在他的职业生涯早前,他参加过贝恩咨询公司的一个项目培训,期间一位演讲者的话立刻让他产生了共鸣:杰出运动员往往把获得帮助视为强大的象征。


在《新眸》看来,“前掌之王”之所以能取得惊人的效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安踏是真正站在运动员视角考虑问题的,“前掌之王”的创新设计理念,就是针对马拉松运动员场景下的新物种;其二,早在“前掌之王”跑鞋诞生前,安踏就已经和北京体育大学展开深度研究,通过对比其他碳板跑鞋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差异,包括跑步经济性研究、短期跑姿应激性改变以及长期跑步的适应性改变等。


换句话说,打从一开始,安踏“前掌之王”跑鞋并非概念或者噱头,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安踏创新团队将它解释为创新最难的地方,就是你得知道为谁创新,他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否则这件事在一开始就不成立。


有趣的是,这样的理念和做事方法似乎已经成为安踏内部的一个不成文的约定。



从一双鞋到亿双鞋

科技安踏是如何炼成的?



安踏在鞋服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溢出”,并在产学研的科技创新闭环上越扎越深,背后跟安踏的定位有关,也与它的战略定力有关。这也是安踏和其他科技企业最大的不同:管理层曾在多个场合不止一次提过,一个企业如果创新跟不上,等着它的只会是“死亡”。


“站在未来看现在”,是安踏对于创新的观察视角。


尤其对于消费品市场来说,互联网和科技带来的双重浪潮,给鞋服行业带来的冲击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要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沉淀一套面向未来的创新系统,其中的考验不亚于从0到1再造一个安踏。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安踏究竟是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安踏集团累计申请专利超过3000件,有效专利2020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51件,实用新型350件,而根据公开数据,目前安踏在专利申请量、有效专利量以及发明专利量均位居国内体育品牌首位。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据,因为一般来说,检验一家科技公司创新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它的专利数和关键技术水平。参考国内多数科技公司平均专利数过千的水平,你很难想象,在方寸之间的运动鞋服上,竟然还有如此多的讲究和门道。



根据公开信息,预计到2030年,安踏集团在自主创新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将超过200亿元。与此同时,安踏集团还计划投入超2亿元升级全球科研创新中心,在产品性能实验、运动科学实验、材料研发、产品研发等直接对标全球领先水平,并通过和重点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构建起真正的全球开放式创新网络。


单单重点高校这块,安踏就已经牵手了清华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分别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些大学的服装专业和科研水平,都是全国顶尖水平,这也是安踏,这家年销售1亿双运动鞋,2亿件运动服的企业,其创新底色中最容易被外界忽略的地方——用中国式创新,走向世界。


“我们必须承认,现在很多创新都是水面下的,所以关于这块,我们不能以简单的投入回报计算方式来衡量,要知道,有些创新一旦形成,带来的价值是远超市场想象的。”运动鞋服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新眸》,得益于产学研生态的搭建,安踏集团在自主研发上,已经取得诸多成果,比如物理发泡技术、微多孔纤维、高强高弹光固化3D打印运动鞋底制造等。



独有的双轨创新

前沿探索与运动可及



纵观安踏发展这些年,其实和国民体育一同成长起来的。


对比那些逐渐没落的品牌,安踏最大的不同是对创新的理解始终建立在用户身上,这也是大多数运动品牌的所欠缺的,对消费者需求研究不够,进而无法向客户传递真正的价值。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你了解安踏集团内部所坚持的“以消费者为导向”,你会发现,它的精髓就在于为了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创造出他们真正需要和喜欢的产品。


在新眸看来,如果要总结安踏创新的关键词,就是前文提到的安踏独有的双轨制创新:前沿探索和运动可及。


前沿探索很好理解,也是安踏集团这些年一直在发力的点,就是用专业的创新技术开拓边界,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类似于“前掌之王”跑鞋,安踏对前沿的定义并不是脱离实际的探索。至于运动可及,则藏着安踏对大众普惠的最新思考。


参考过去的科技变革,无论是乔布斯缔造出令人瞩目的IPhone 4,开启了智能机的新时代;还是马斯克打造的特斯拉,推动了汽车智能化的变革;亦或者最近由Open AI和微软掀起的轰轰烈烈的AI大模型浪潮,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


这是对时下安踏创新最新也是最好的注解。


创新绝不是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任何一项技术的诞生,都伴随着从前沿到普及的历程,前沿尖端和大众普惠,看似是不同面向的两端,实则是有机地统一于安踏创新的指导理念与实际作为上,让更多人享受到在科技创新的赋能下体育带来的魅力和快乐。


尤其在这样一个全球大市场上,科技与鞋服的联姻,注定很多领域和品类要被重新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安踏为首的中国企业仍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而且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和思路,当然,这也是中国式创新安踏样本最值得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