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的重构“原力”
发布时间:2023-09-18 14:25 作者:桑明强


作者|桑明强


“与大语言模型的深度结合,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搜索世界的‘涌现’正在规模化地出现。”刚刚结束的百度联盟大会上,百度集团副总裁、搜索平台负责人肖阳以传奇导演诺兰的新作《奥本海默》为喻,向外界讲述了在新技术的催化下,百度搜索以及百度移动生态内部正在发生的剧烈变革。



他认为,和二十年前互联网改变一切相比,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突破与成熟,用户只需在“百度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内容资源或应用提供商处理,最终精准高效地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尽管这距离我跟肖阳的上一次对话才过了仅仅一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ChatGPT还远未及今天火爆,但百度内部对搜索的改革早已提上日程,彼时肖阳的观点是“搜索是互联网的‘水电煤’,但它远未成型,变革的发动机源自‘用户新需求’和‘AI新技术’双轮驱动。”


谁也没想到,1年后的今天,百度移动生态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以搜索为例,有了AI能力加持后,今天的搜索就像是你的“超级助手”,它不仅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还能为你提供深度定制化的内容与服务,无论是宝宝取名、还是识图追问,甚至是帮你进行文档总结,它都可以帮你一键搞定。



谈及搜索未来的终极形态时,肖阳告诉《新眸》,“总结现在经过AI重构后的百度搜索,主要有以下5个亮点——自由表达、极致满足、多轮交互、灵感激发、全程陪伴,但如果回归底层思考,你会发现这5个关键词的背后,其实是沿着用户需求本质上进行探索。”


按照肖阳的逻辑,过去用户在搜索上的表达是被抑制的。


一方面,用户在进行搜索时往往会有一个预期,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复杂需求往往很难被满足,但有了AI能力加持后,情况就有了根本性转变,多轮对话意味着如今的百度搜索能够自主“做功课”,准备识别你可能存在的其他潜在搜索需求;


另一方面,传统搜索无法进行多模态交互,很多有价值的需求往往被埋没了。但现在有了智能搜索后,比如你在路上开着车,看到仪表盘上出现了一个警告提示,这时你只要把车停在路边,拿出手机拍照,打开百度一搜,它不但能识别出仪表盘显示的问题是“奥迪A6L胎压报警”,还能在你的进一步需求追问下,提供现场指导,有条不紊地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包括将车速放慢、亮起危险信号灯、对轮胎进行检查等。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百度搜索,现在百度移动生态全线产品都进入了重构时刻。比如百度文库,开放24小时,“AI做PPT”等文档创作功能就迎来了超200万人次体验,如果按照目前百度文库拥有超过一亿的月活跃用户来计算,接下来,它极有可能会成为解决用户查找、创建、创作、管理等需求的“一站式”智能文档平台。


尽管这些变化看起来并不像当年乔布斯缔造苹果那般,引领了全球轰轰烈烈的智能机时代,但却是用户和社会真正需要的暖心科技。事实上,这点几乎已经成了全球科技圈的共识,无论是近年来兴起的自动驾驶、还是各类工具类新兴独角兽的崛起,能做到“简单可依赖”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这很容易让我联想隔壁微软那次令人瞩目的云变革。熟悉微软的人都知道,在亚马逊和谷歌相继推进云计算后,鲍尔默曾为它制定了一个“从软件公司向设备与服务公司转型”的目标,在这个核心战略的指导下,微软也从Windows Azure开始,将全线产品向云转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包,其战略也逐渐转向了All in云计算。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被云计算重构的微软产品变得更简单、更好用,尽管鲍尔默后期被诟病把微软带进了转型阵痛期,但事后来看也为今天微软在云和AI时代的领先,打下了坚实的底子。最明显的,当谷歌和亚马逊还在为大模型的开发训练感到焦头烂额时,微软不仅仅和Open AI达成了紧密合作,还借势把自己的全线产品又升级了一遍。


今天的百度用大模型重构移动生态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做一个AI原生应用,首先得有一个强大的大模型,这是基座;其次就是整合高质量的数据,这是关键资产;然后你还需要高效率的场景调用分发,以上这些条件往往直接决定了你的AI应用能否完成从0到1的突破。


而这几个维度,恰恰是百度如今的最大优势。


随着百度四层架构的日益成熟——芯片层有昆仑芯,框架层有飞桨,模型层有文心一言与行业大模型,百度移动生态10亿级用户规模的应用矩阵,则是应用层的关键组成,以及新产品“灵境矩阵”平台的发布,百度全面重构移动生态的方向基本已经浮出水面。尤其是“灵境矩阵”,这是一款建立在文心大模型基础上、面向大众开发者的超级插件开放平台,而百度所希望的,就是让各类开发者能够以极低的门槛,融入大模型的生态当中。


据百度方面介绍,自9月1日正式开启内测邀请后,“灵境矩阵”首批近百家合作伙伴的名额很快就满员。其中,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第一时间入驻,并帮助百度升级行业助手“法律智能助手”,携程旅行也发布了示范性的插件,其数据也帮助百度上线“旅游智能助手”,由此,百度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自动化全流程的插件开发平台。


按照百度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总经理何俊杰的逻辑,插件机制其实是拓展大模型能力边界及构建大模型应用生态的关键,“如果说大模型是一颗聪明的大脑,那么插件就是大模型的手和脚。”为了让插件生态落在实处,何俊杰更是在现场喊话开发者,而百度将提供百亿流量、亿元基金等激励措施。


这也是百度最让我感到意外的地方。当其他玩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对标ChatGPT上,快速做一个类似的产品时,反观百度,除了继续加大对AI和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投入,更厉害的,它已经着手让自己的产品迅速接入大模型能力,并把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体系,全都开放给百度联盟生态,以谋得更大的规模效应。


很明显,这一步百度走对了。就如何俊杰所述,“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根技术’的深厚程度往往决定了枝叶的生长速度,尤其对于百度移动生态而言,要想完成真正的代际变革,就要下定决心,不是简单的做大模型和业务的‘加法’和‘整合’。”


其实早在大模型刚刚爆火的时候,业界就流行这样一个观点:可以把GPT这个系列的生成式AI看作是一个由大模型组成的AI操作系统,和当年PC上的Windows,以及移动的安卓、iOS有着相似的意义。而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诞生,往往意味着下面的硬件、上面的应用都会被重构,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


回过头看,百度移动生态如今的变革,恰恰就验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