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度新增50万用户,Otter如何引爆协同办公风口?
发布时间:2024-05-06 10:01 作者:李小东


作者|李小东

编辑|桑明强


进入AI时代,除了飞书和钉钉全面融入智能化,协同办公赛道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什么现象级的玩家出现,但最近有一款在国内比较冷门的AI会议软件,它的表现却非常亮眼:


它叫Otter,过去一年里,其收入增长了18倍,新客户数量增加了近20倍,同时在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MAU也增加了12倍。


更让人惊讶的是,仅在过去一个季度内,Otter就成功吸引了50万新用户,成了名副其实增长最快的AI会议产品。


在AI产品圈,相较于还在纠结怎样设置付费规则、在功能加法比赛里内卷的同类产品而言,Otter的极简风格显得非常舒适。它的增长也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事件,从付费服务上看,Otter的收入情况比大部分办公用品更健康,增长的趋势也比国内的一众同类更加稳定。



01

关于Otter



早在2020年,国内就有媒体报道,疫情期间的居家办公需求,带火了好几家主打协同办公服务的公司,其中有Zoom,也有Otter。


据了解,自 2019 年底以来,Otter的年营收增长率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增长了一倍,等到次年4月份,转录次数超过了7500万次,比以往翻了5倍,一跃成了访问量最多的办公软件之一。



不过严格意义上,Otter并不是一个开会软件,而是一个文本转录的工具。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登陆后主页右下角有个话筒图标,准备好音频文件,在点击话筒的同时打开音频文件,转录就会开始;在转录好的文档里,用户可以自行插入图片或进行小组合作。


Otter的定价策略同样简单。免费版有每月300分钟语音转录机会,视频文件也能转,每名用户有三次免费视频转录机会。后续如果升级套餐,每月付费不到10美元就能获得一个月100小时的转录时长,相比Copilot 360美元的年费,Otter的商业版pro可以按每月20美金付费,剩下的就是企业定制。



Otter的用户口碑不错,原因是产品简洁好用,转录速度快,准确率高。但真正让这个工具用户激增的,是Otter的母公司AIsense和Zoom进行的战略合作:Zoom不提供文字信息,只有在线录音功能,AIsense为Zoom提供转录技术。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用户一边用Zoom开会,另一边开启Otter对会议进行实时转录和记录,他们可以从Zoom窗口的LIVE菜单打开实时翻译功能,获得会议笔记,同时在Zoom的移动端也可以使用Otter的现场录音。


但在国内,开一场会,同时使用两个工具的场景并不多见,因为大部分的协同办公工具,或是一些垂直的会议产品都具备开会+转录的双重功能;


而在一款产品内以插件的形式出现另一款产品,且没有替代选项的场景,也不多见,因为大部分产品都集齐了自有的生态功能全家桶,即使有开放平台,有开发者工具,也意味着要实现某项具体的功能,是有很多备选项的。


这可能就是老生常谈的国内软件通病,小而美的活不下去,大而全的越长越一样。大厂的产品确实好用,但实际上并不是利于小科技公司的创业氛围。


回到Otter这家公司,它背后的AI Sense在2016年由Sam Liang(梁松)创办。创始人是典型的硅谷精英,公开信息显示,梁松斯坦福毕业,2006年负责过谷歌地图的定位服务,之后给iPhone的定位项目搭建了架构,写了第一行代码,因此被乔布斯赏识。梁松的第一家创业公司也是主打区域定位,后来被高德地图收购,现在归属阿里。


AI Sense创立之后,凭借名人的朋友圈法则,才过一年就狂揽了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包括维港投资领投,桥水基金、Draper Associates等知名机构。2020年火了之后,有更多的资本参与进来,比如融和基金、GGV、哈里斯•巴顿等等。有意思的是,和国内不太一样,其中参投入局的并没有谷歌、微软这类大公司的身影。



02

功能的边界感=产品的自律



"放到今天,Otter依然具备想象力。"有人这么评价,Otter的定位不是一个 Copilot,而是一个 Autopilot。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可以延伸到对AI产品的看法上。


毫无疑问,Copilot是微软的AI核心产品,核心功能是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和协助。可以理解为一种由AI提供支持的数字助理,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的个性化协助。


而Autopilot则是一个专门针对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其核心功能是提供自动辅助驾驶的能力,它可以自动判断路况、控制车速、保持车距、自动变道等,这些功能都是围绕着自动驾驶这一核心的目标来设计和实现的。


因此,从产品功能性质上看,Copilot主要侧重于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和协助,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而“Autopilot”则意味着要专注实现某个具体的功能。


换句话说,Otter对自己的能力象限有着清晰的边界感,它并不要成为像Copilot那样的全能知识型助手,而是要做一个深耕谈话转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管家。


从官网上也能看出来,Otter整体的产品思路非常简洁。在解决方案里,涉及到行业的大项只有四类,商业用途、销售、教育、媒体;提到所有的方案优势都围绕通过会议转录,从而达到高效、简化工作流程展开,具体的功能上差别并不大。


最近的消息,AI风头正盛,Otter也没有落后。其实它原本就是一个AI技术驱动的产品,前不久又推出了Meeting GenAI 的一系列新的AI工具,包括一个AI聊天机器人,可以查询过去的会议信息;一个团队可以使用的群聊功能;以及一个提供简洁的对话、会议概要的功能。



虽然不用花钱就能使用基本的功能,不过Otter的新功能依然主要是为了在商务办公的环境下使用,并且作为差异服务给Microsoft Teams 、Zoom、Google Meet 提供AI功能的补充:


OtterPilot自动加入会议来录制音频、写笔记、捕获幻灯片并生成包含操作项的摘要。在所有会议中使用 Otter AI Chat 来获取答案、生成电子邮件和状态更新等内容以及与队友聊天。


梁松表示,这些功能来源于自己平时的工作需求,有时候他每周甚至要开30多场会,甚至有重合,这时候他就想要有个助手OtterPilot能够帮他参会、划重点、做纪要。你甚至可以针对性地问OtterPilot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比如“今天CMO 说了什么?”


“Otter的确不是首个提供AI会议助手的产品”,梁松大方承认,类似的功能微软、Zoom也都有,那么otter为什么能被用户坚定选择?他把原因归结为几点:Otter的版本更强大、更全面。可以查询整个会议历史,而不仅仅是正在回顾的那场会议。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Otter的AI助手并不像现在大多数产品那样,必须在一个固定的对话框里对话,你甚至可以在任意个群聊里调用它,OtterPilot就像是一个真人伙伴一样参与到每场对话中,比方说,你在和别人聊天时,可以随时暂停下来问Otter一些问题。


按照这样的功能逻辑,未来Otter的AI助手是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对话中的。

到这里,其实能够对Otter的市场欢迎度有个稍微深入的认知,除了产品好用之外,它的合作方微软、谷歌、Zoom基本都是刚需生产工具,人流量很大,这给Otter带来不少路人缘。


另一方面,AI时代大家比较关注隐私问题,之前WPS未经允许喂给大模型用户信息的乌龙不用多说,Otter的数据虽然也在云端,但它是受保护的,类似Dropbox或Gmail,未经公司授权的任何人都无法访问会议数据。Otter也曾公开确认,公司不会用客户的数据来训练AI,它允许用户选择贡献录音,但不强制要求。



03

简单同样可以被用户喜欢



遗憾的是,这款打工人神器仅支持英语(美/英)的转录,并不支持中文,这也是用户筛选出来的为数不多的Otter缺陷。


不过换个乐观的角度,没有中文版的Otter,恰恰避开了最为水深火热的中国软件市场,毕竟后者有着全球最复杂的市场需求体系。Otter既避免了和钉钉、飞书这类办公巨无霸的正面对抗,也免于在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过程中被集成招安。


由此联想到前段时间看过的一个观点,中国软件为什么难?问题不仅仅出在供给和需求上,还有市场环境的差异。


国内软件的供需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规模是巨大的,但产品和需求并不算先进和优质,包括企业主认知、购买力等等,这就形成一个庞大但很难说是健康的产业。


软件投资很复杂,过去总是和先进产品做对标,靠想象力来估值,不过这个产业需要从下到上由表及里,从基础学科到基础设施、基础技术的升级,就决定了它是个极为漫长的收获周期。


像Zoom、Otter这类产品,放在国内,他们简约功能的设计其实看起来比较粗制滥造的,但放在整个行业里,的确是靠前的创新者,国内同样不乏大量高质量的软件人才,但缺乏具备颠覆式创新的产品。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在低盈利的状态,在承接开源红利的基础上,比起去开发一块无人区,更容易赚到钱的方式是模仿和直接对标。


对于AI同样如此,不同的企业开发出相同的产品,秀肌肉之外,这其实就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是创新能力贫瘠的一个表现。而作为使用者,越来越能够体会到,一个功能不断增新的产品,在体验感上不一定会有多大的提升,创造了一个新的需求时,还要主动说服用户去接受,这就不是一个用户导向的研发思路。


回到Otter,一款简约、简洁,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的软件,在市场上也有很多类似的竞品,比如MeetGeek、Speak AI,后者同样是会议转录工具。不过他们的功能差异也很明显,Otter有着更准确的转录效果和清晰的用户界面,MeetGeek支持更多的语言甚至流行术语,Speak AI的会议记录更加专业,还能够生成分析视图。


也许正因如此,Otter目前依然处在稳步增长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