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To B工具里的「宏观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2-01-04 19:06 作者:桑明强

新眸企业服务组作品
作者|桑明强


每逢年关,知识行业的年终秀总是最内卷的。


今年也不例外,吴晓波在黑豹的《无地自容》经典摇滚里,勾勒起“周期之魅”,分享了在K型时代的新活法:先站住,再站高,先活着,再活好。相比之下,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年终秀要特殊一些:1、这次会议内容来源新颖(通过飞书文档,得到邀请网友为跨年演讲献计献策,进行云端共创);2、鉴于防疫形势,罗胖要正面着12000个空座位,在成都独自开讲。


罗振宇曾发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20年。今年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第7场,也是倒数第14场,今年的主题是“原来,还能这么干!”和过往一样,罗振宇这场年终秀依然是从细微出发,讲述着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比如“小五金店为什么生命力强”、“四毛三的物业费真的能挣钱吗”等。


在探索2022的方向上,吴晓波和罗振宇不约而同地落脚在数字化上。


吴晓波以一份协同文档为例,指出移动协同,正在掀起办公革命;罗振宇用经典式问答开场(一个好公司什么样?从上倒下,充满活力),以「得到」内部今年正式启用飞书、让上级给下级写周报为例,探讨行业的终局问题:数字工具的价值体现在,能否沉淀知识、建立连接,对具体人的成长负责。


正如微软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曾在《刷新》一书中所述,“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该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2020年疫情黑天鹅后,国内办公协同市场迅猛增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在线办公用户已达到3.8亿,2020-2021年增长了91.2%,其中,今年在线视频会议的使用率达到了23.8%,在线文档的协同编辑23.8%,在线会议日均使用时长36分钟。换句话说,一个先进的数字协同办公工具,已经成为企业角逐未来的有力武器。为此,这篇文章我们将着重探讨:

 

  • 先进的协同办公工具,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 大型会议由文档共创,工具如何对抗组织熵增?



01
云上协作里的“宏观经济学”



一场大型会议的筹备过程是极其复杂的。


会前筹备、会中服务以及会后复盘是必不可少的链条,这其中,又要数会前筹备工作中的会议内容最为繁复。去年9月,在距离2022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100天时,得到确定了要以共创的方式来做跨年演讲,邀请用户通过飞书云文档来参与共创,对于得到来说,这看起来像一次“大胆的实验”。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和C端产品不同,想要引起云端自发共创,文档的“易用性”和“互动性”尤为关键。


意愿,是组织内外高效协同共生的基础。在巴纳德提出的协作系统概念中,他把协作意愿作为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在他看来,协作意愿是指基于整体目标而达成的跨组织交流、分享共生价值的意愿,更暗含了组织内外各成员对自身目标的追求意愿。


一场一个人的演讲,摇身一变为上万人的协作与共创。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将十分考验文档共创的话题设置功力和产品自身的抗干扰能力。


反应到具体的细节上,这次文档共创主要围绕“今年跨年演讲必须回答的问题”、“2021年带来幸福感的好物”、“2021带来启发最大的一本书”、“你希望怎么讲成都”等主题,截止最后一个共创日,超过10万人参与了“得到×飞书万人共创跨年演讲”活动,提出了286个问题,分享了101本好书、1017件好物,制作了1份成都文旅地图,共创了327,248字的时代问答。


放在过去,这是很难想象的。以“今年跨年演讲必须回答的问题”文档共创里“多年之后回顾2021,你觉得哪个瞬间是最值得未来的人记住的?”为例,出现了32个回答:


科创讲师@蔡海荣认为是“杨倩取得东京奥运会首金,站在领奖台时的那个比心瞬间,向世界表达了当代中国人的友善”;新媒体编辑@齐钰的答案是“孟晚舟女士回国时刻,这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切实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顾问@张翼的回答是“袁隆平院士应该是被提到的人,是他和千千万万科研者一起,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国人的‘吃饭问题’,斯人已逝,但我们不能也不该忘记。”



瑞·达利欧曾在《原则》一书中谈到,“我们要与宏观经济学人士保持对话,以构建更稳健的模型。”言下之意,和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更侧重如何构建一个有机的模型,而不是功利性地针对某些微观问题,因为这往往只是暂时性的。


某种意义上,文档共创就像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现实应用:同一个问题,不同身份的人带着不同的答案,这些交织在共创文档里的,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有价值的系统模型。文档共创里的参与者,他们素未谋面,却被一个产品汇聚在一起。



02
先进组织如何对抗熵增?



在参观完SpaceX和特斯拉后,阿什利·万斯感到十分震惊。


他曾在《特斯拉模式》中描述到,你很难想象,如此体量规模的企业,它的工作模式仍和多数初创公司一样,员工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下协同办公,极客(geeks)和蓝领在车间里“肩并肩”,一同努力解决复杂问题,即使是在生产车间,“支撑”部门依然与“核心”部门紧密结合。


在工业时代,企业战略围绕着竞争和资源展开,到了数字化时代,战略已经不再单单是一个竞争模型或资源模型,而必须是一个能力模型,且是一个构建协同共生价值的能力模型:数字技术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使得企业无法像在工业时代那样明确自己的竞争对手,也无法以独占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对企业而言,组织需要一种新的能力,以应对不确定性。


在陈春花看来,这种能力包括强链接能力、构建柔性价值网与共生逻辑。


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开放的、社区化的组织形态;在企业外部,表现为以顾客为核心的相互连接的价值共同体,构建柔性价值网是指企业以用户为中心,快速组合相关伙伴,高效满足用户的需求,构建共生逻辑则是指企业通过共同成长设计,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进而获得“价值分享”的新机会。


这意味着,一个面向「未来式」的企业管理工具,要能对抗「组织熵增」。


前段时间,相信大家在朋友圈都看过《字节跳动不需要总部大楼》这篇文章,文中提到:


“字节跳动是一家没有总部的公司,或者说从一开始,字节跳动就没有想过要设立一个‘物理总部’,字节跳动拥有11万员工,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把他们的护照挨个叠起来,差不多是30层楼的高度。它的业务覆盖了150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月,19亿来自不同文化、肤色和母语的用户与字节跳动庞大的产品矩阵发生着五花八门的联系。”


协同共生意愿本质上是动机问题。


个体为什么愿意对组织目标做出贡献?这主要源于组织与个体就满足感做了“交换”,如果组织不能给个体带来满足感,个体其实不会愿意做“交换”,也不会愿意去主动协同。换句话说,培养和激发协同共生意愿,需要挖掘意愿背后的动机与个体目标,对于一款B端工具型产品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任何人都可以针对其他人的回答发表评论,评论也能被继续回复、点赞,这十分有趣。”一位文档共创者告诉新眸。就这次活动而言,飞书已经不再局限于组织管理,协同共生场景中的关键词不再是命令和权力,而是共同进化,集合彼此智慧,利用数字技术和市场变化找到新的成长可能性。



03
一个“奇点样本”



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学家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工程师”比较恰当。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对于工程师来说,材料(数据)是重要的,图纸(模型)是重要的,可最重要的是,当材料和图纸结合在一起,它能不能真的造出一幢结实的建筑,也就是当数据填入模型中时,得出的结果能否解释现在的经济情况,以及能否有效预测未来。


这和时下的组织升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命题如出一辙。以2013年的易信团队为例,纵然它有业界一流的设计和产品研发团队,但缺乏对企业管理、协同效能足够深刻的理解。数字化这班车,比早晚更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出发?比快慢更重要的是,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在芭芭拉·格雷、弗朗西斯·韦斯特利等学者们看来,协同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主体能超越各自特有的缺陷,充分利用协作主体间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共同参与并提供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无独有偶,脱不花也曾在“2021秋季飞书未来无限大会”表达过类似观点,“飞书文档,让经验丰富的员工将脑海中长期积累的‘暗知识’变成‘透明的知识’,进而变成了组织的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文档只是飞书工具哲学的一部分,飞书的即时沟通、日历、音视频会议、云盘、工作台、知识库、OKR等协同办公功能,以及延伸出的人力组织管理(HCM)功能,都在助力先进团队创造更多可能性,这也是协同共生意愿培育的核心,在于充分激发组织中个体协同共生的内在动机,让组织协同共生文化、协同共生制度或机制等外部力量能逐步内化为个体内在动机的一部分。


开放式组织是一个组织的“未来式”,而这次的文档共创很可能成为“奇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