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救不了”vivo
发布时间:2024-04-07 11:58 作者:鹿尧 阅读量:28.3W



作者|鹿尧


上个月vivo的一场发布会,被很多人评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手机厂翻车事件”,起因是副总裁黄韬在介绍新款折叠屏X Fold3时,为了验证其抗低温性,从冰块里拿出手机的时候,屏幕疑似呈现花屏,一时间观众们都炸开了花。


虽然后续不仅黄韬发文辟了谣,也有不少媒体和博主出来解释:这只是一场由于屏幕反光和角度问题导致的乌龙。但也因此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尤其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好好的一部手机,为什么偏偏要较真它的抗冻性?


众所周知,困在瓶颈里的是整个手机行业,在悲观者看来,产品上多年的小打小闹,无非还是围绕那几样,拍照、内存、性能。过去两年,AI和大模型热火朝天,人们将颠覆的可能性寄托在手机之外的新型终端,比如苹果的vision pro,以及昙花一现的AI pin,但如今来看,后者的进展远没达到预期。


这种情况下,手机的地位显然变得更尴尬了,在国内市场,这种焦虑正在被无限放大。


最紧张的还是厂商,市场期待不一样的答卷,但不同品牌的作答总是大同小异。作为国产机销冠的vivo可能是最想脱离中低端困境的玩家之一,这个和OPPO并称的兄弟企业,凭借X系列和iQOO双旗舰的成功,成了这几年手机行业不多的亮点。


2022年,X系列十周年之际,vivo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X Fold,并宣布进入折叠屏2.0时代,截至目前,vivo已经陆续发布了3款折叠屏,X Fold2、X Flip和最新的X Fold3。在行业出货量走低的情况下,定价过万的折叠屏手机显然是被当作增长的入口。



01

后入局的vivo



2021年,国产手机正抵达一个关键的分水岭,在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持续下滑的同时,中国手机品牌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依托5G智能带来的升级战略,高端化成了所有玩家手里的一张明牌。


vivo创始人沈炜也把这一年作为公司的质变元年,延续两年前确立的“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条赛道,发布了 X60、X70、 iQOO 8等4000元以上的高端系列。无一例外,vivo这一时期的所有发力基本都是围绕“拍照”的功能优势,X被定义为专业影像旗舰,两三千价格带的S则是先锋影像。


但事实上,沈炜所谓的“质变”更多是体现在vivo X70系列上,对比上一任偏科的X60,X70的进化不仅体现在影像,和蔡司合作将传统光学与计算摄影的技术进行融合,并推出了首颗自研的影像芯片V1,还有高端化美学设计语言、OriginOS系统加持,一经开售,的确是做到了全渠道全平台的销量首位。

从很多的媒体口径来看,vivo当年被称为国产机销冠,背后的原因不仅是新品升级,还源于它的产品矩阵相当丰富,不同的机型覆盖了中低端市场,加上vivo与 iQOO采用的双旗舰战略,一同吃下了国内超过五分之一的份额。


然而,这些还不足以让蓝厂高枕无忧。手机行业的变化其实非常小,过去十年,踩着4G和移动互联网风口,大浪淘沙后留下的主流玩家集中在“华米OV”,除了华为,其余的战略都是打性价比和年轻用户,市场格局稳定。另一方面,终端应用和功能的饱和且同质化,人们的换机频率冷热自知。


2019年,三星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也是全球首款商用折叠屏智能手机,华为在这一年同样发布了第一代折叠屏产品,但直到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未达千万部,三星仍位居该品类的出货量第一。


折叠屏手机究竟是不是伪需求?这个问题前前后后被讨论过无数次。


从柔性屏质量到机身重量,从转轴铰链到屏幕折痕,从机身厚度到电池续航,因为产品本身不能满足所有的“既要又要”,电池要大,重量就会增加;追求摄影,就要考虑摄像头影像机身的美观问题,在实现折叠这个核心功能的同时,会牺牲续航、影像、使用寿命,而过多的权衡取舍,也让这类产品事故不断。


三星的Galaxy Fold应该是出现最早,也是被吐槽最多的折叠屏手机,售价超过1.3万元,内折叠的设计让它无法水平折叠,机身厚度达到13毫米;双屏的机身重量达到263克,但4.6英寸的外屏在实际的操作中空间狭窄,两块电池分布左右,维修难度和费用超出大多数人的预算。


之后的国产机,比如荣耀Magic V系列出现过漏液,小米的Mix Fold也多次被吐槽过坏点、裂纹和性能问题;在摄像头、电池容量、屏幕素质等方面,包括OPPO、华为、小米在内的折叠产品,价格不菲,但都有逊色于同品牌直板旗舰手机的地方。


vivo的入局已经是比较晚的了。在此之前,这家手机厂尝试了没有刘海屏的全面屏NEX系列和曲面屏,且跟随OPPO提交了一项卷轴屏手机的专利申请,虽然并没有实际的产品推向市场。


人们对折叠手机的看法是,只做备用机、偶尔能代替平板、适用商务和办公场景,重量和便携性上的不足,让折叠屏手机一度陷入和VR头显一样的境遇。


2022年,vivo正式推出X Fold,重量高达311g,起售价 8999 元,厚度14.57mm以上,这台半斤多的手机的最特殊的卖点是折痕优化和铰链的耐久性,搭配120Hz折叠巨幕、3D超声双屏幕指纹和50W无线闪充。


X Fold延续了vivo一贯的风格,没有先发优势,但能吸取过去友商经验和教训,产品实现了集大成,各方面和性能上很少出错,不过这也让手机本身没有过多额外的创新和出彩。



02

更薄更轻的手机,更重的成本



2021年的往后两年里,市场上横向弯折手机的平均厚度由15mm减到了11mm左右,平均重量则由290g压缩到了250g以内,折叠屏手机的质量与厚度变化,反映出这类产品本身的技术和工艺的演进。


相比直板手机,折叠屏手机的内部结构和零部件复杂得多,更大的屏幕和电池,转轴处的机械机构,更高端的镜头模组和图像传感器都必然会增重。大部分的折叠屏手机都没有无线充电的功能,也是由于考虑到无线充电的线圈、相关的硬件电路会增加手机厚度,所以在设计时倾向舍弃。


Find N是从屏幕尺寸上解决问题的代表,初代产品的屏幕比较短,展开后也小,但是这个机器在转轴上下了很大功夫,也把重量又补了回去。再比如,以往厂商总是在铰链里塞很多结构零件,小米和三星则采用过自研转轴,比如水滴形铰链、龙骨转轴,本质上都是为了用更少的铰链零件,让屏幕更贴合更薄。


荣耀的Magic Vs也是自研的榫卯式一体成型工艺,用强度更高的材料来减重,宣称能把支撑结构部分的零件从92减到4个,再把铝板替换成镁合金,用新的结构替换掉齿轮的设计。但在没有简配的情况下,重量还是达到了261g。


在此之前,华为发布的Mate Xs更轻一些(255g),后者在机身的上下两层用超轻玻璃纤维,中间层则使用中空玻璃微珠进行填充,缩减电池盖50%的重量,在铰链上,把链式结构优化成双旋铰链结构,同样减少了零件数量。


不难看出,要把一部折叠手机做的又轻又薄,就目前的产品,不论是屏幕、铰链、外壳还是电池,最后都是围绕用什么材料和结构做文章。


219g的vivo X Fold 3也是如此。通过官方信息了解到, Fold 3的内屏支撑板替换成了超薄碳纤维材料,较上代轻6.1g。电池仓采用了高模量铝片做电池仓壁,减重10.4g,后盖替换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比上代的素皮减重8.4g。


对于玩家们来说,轻薄的机身就是折叠屏手机从备用机迈向主机的第一道门槛,营销话术也经常会用“使用感会接近一台直板旗舰”来吸引消费者。那么延伸出新的问题,折叠屏手机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跳出小众赛道与直板手机对齐,还是为了能够取代直板旗舰?


根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5款折叠屏手机进入市场,国内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50万部,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比约0.5%;而到了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71亿台,在智能机出货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00万台,占比仅0.25%。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此时几乎所有的安卓系头部厂商都已入局,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能够做出折叠屏手机的,就证明了这家公司科技含量更高,更有高端化的溢价空间,在产品形态上能走出和苹果的差异化路线。


但据媒体透露,全球范围内的折叠屏手机销售动能有所放缓,三星的计划出货数据偏保守,同时,还有消息传出OPPO和vivo暂时搁置了更新小折叠机型的计划。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日常可以把一台折叠屏当做直板旗舰使用,展开之后就是个平板,这一点的确是所有直板机满足不了的,然而还不足以让它取代得直板手机的地位,因为光是价格,就把很多人拒之门外。


在大折叠屏中,vivo X Fold3 的6999元定价基本上已经是行业探底,据媒体采访黄韬得知,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也可以更低,但必然会以体验降级作为代价,比如电池、影像、外部用料都要妥协来降低造价成本。


“X Fold3其实是贴钱在做了,是目前市面上产品力最强的折叠屏手机,而且价格方面还比友商们要便宜。”至少短期内,vivo很难再把旗舰大折叠屏的价格打下去了。



03

从尝鲜到常用,折叠屏还有多远?



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是否会进一步下探?行业里普遍的一个看法是,在终端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如果厂商要维系折叠屏的高端定位,打出差异化,其实也要主动放缓产品价格更低的速度。


屏幕和铰链是折叠屏机型里成本最高的零件,为了更轻薄,厂商并不愿牺牲体验感来减配,公开信息显示,vivo X Fold铰链的供应成本就达到了1200元。再加上各个零部件的良品率不高,甚至会低于50%,这种损耗是其他行业难以想象的。


此前有人估算,一款普通的智能手机零件成本在3000元左右,折叠屏在此基础上至少还要加两千块钱。之前小米发布19999元的MIX Alpha 5G环绕屏手机,但据说包括屏幕和结构件开模、铰链设计及软件研发的成本,均摊到每台手机甚至接近15000元。


沈炜认为,手机行业表面上是做制造业,本质上是做消费品,他想通过品牌高端化来摆脱低利润陷阱。这个说法没有问题,不过对于当下这个工程浩大的品类来说,折叠屏手机距离真正的普及仍然遥远。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消费洞察报告》


从追求对齐直板机,到追求轻薄和全能不减配,当下头部厂商对折叠机型的设计理念,可以说是很趋同的。不过就“轻薄”和“全能”上,的确还没有实现真的兼得,以vivo X Fold3为例,这个系列共有两款产品,追求轻薄是售价七千的标准款,而如果要相比旗舰机在强续航和影像上不缩水的,只有一万块的pro版才能满足。


按照黄韬的说法,这或许是一种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也侧面印证了,当下再牛的一款折叠屏手机,也不能完美达标厂商的所有期望。


这不仅是技术限制,实际上无论是功能,还是外观,折叠屏手机和所有智能机都在经历同质化,更需要回答的是怎样让更多的用户买单,价格、尺寸、重量、效率,同样的问题等待不同的答案,在一些供应商看来,产品及格线尚不统一,为了尽快推动量产,生产厂商只能使用顶配。


事实上,在三星发布Galaxy Fold之前,手机折叠的形态已经存在多年,比如富士通的双屏概念机,日本公司生产的滑盖双屏手机,这些产品看起来非常炫酷,但消费者其实并不买单,原因同样包括笨重的机身,不适配的软件功能等技术不成熟带来的产品缺陷。


转眼多年以后的现在,折叠屏依然小众,但玩家努力的方向显然比过去要清晰的多。很多人依旧人在唱衰这个赛道,不过这并不妨碍厂商们坚定的发力,对比三年前的高端机市占率,虽然华为仍是领先,但OPPO、vivo这些过去发力中低端的选手,已经悄然向前走了很多步。